你妹百科,欢迎您

手机访问 网站地图

戍边是什么意思(壮龄应募,华首未归——令人唏嘘的唐代将士戍边)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5 17:33:09     编辑: 喵寨小花猫

该文报道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19年至2020年,两次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境内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累计清理发掘出土各类遗物1368件(组),其中包含珍贵的纸文书、木简861件,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学等诸多方面,蕴含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证实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辖与治理。

同时,这又是一篇极具生活气息的文章,能穿越时空,把人带回到1200年前的大唐边塞。


来看看在人烟罕至的荒漠地带,唐军士兵是如何戍边的?


“除了严格执行烽燧制度(白天燃烟叫燧,夜晚放火叫烽),还要种地、备薪草(点烽火用的草)、巡逻放哨等。”

还有这段描述令人唏嘘——


“在出土的文书中看到,一些戍卒还把‘酱菜’‘干菜叶’作为礼品送给上级,可见唐代边塞物质生活的艰苦。唐代实行募兵制,戍边将士四年换防一次,但是当兵力不足时,就没办法如期换防。在出土文书中发现,有的戍卒已50多岁了,仍在超期服役,真所谓‘壮龄应募,华首未归’。可以想见他们年年远眺中原,却是‘边草尽来兵老’。”


“边草尽来兵老”,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写的《调笑令·边草》中的一句。

全词如下:


“边草,

边草,

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

明月,

胡笳一声愁绝。”


词的意思并不难懂,就是超期服役,一生戍边的老兵想家了。


鉴赏中说:“盛唐、中唐时代,北部、西北部边疆与异族的战争接连不断,边塞生活、边兵情怀就成为诗词中的常见题材。……盛唐时代的诗人们都向往到边塞建功立业,所以岑参等人笔下的边塞风光无比壮丽,充满乐观的情调。但到了中唐时代,情况不同了,李益的边塞诗就有一种凄凉的气氛,不少诗篇描写边地戍卒的思乡怀归和哀怨情绪。戴叔伦此词所写也是这种思想情绪,但写得非常含蓄深沉。”

可见国力的兴衰,会直接影响民众的心理。国力蒸蒸日上时,整个社会的情绪以积极向上为主,国力走下坡时则哀怨消极。反观今天,我们的国力虽达到历史巅峰,但整个社会情绪,或许因为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总感觉一言难尽。

“摆事实讲道理不会讲死人,但如果我们不发声,那么国外对西部不正确的认知会更加理所应当。西域是中国的,其法理就是我们历代屯垦戍边到如今每一个支边卫士之存在,中国绝没有一寸领土是带地来投,先祖先烈到如今戍边卫士的奉献不容抹杀!”


上一篇 : 台湾宜兰县属于哪个市(台湾岛东北部的兰阳溪与宜兰市)
下一篇 : 中都穴准确位置和功效(神奇的中都穴)
本文标签: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