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百科,欢迎您

手机访问 网站地图

慎独精神怎么形容(“慎独”究竟是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8 10:15:13     编辑: 清云阁

近代读到中庸,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君子慎其独也,我们先来看看这“慎独”究竟是什么?

说白了慎独他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修养的境界,一种自律的精神,一种坦荡的胸怀。也就是一个人凭着自己高度的道德自觉,按照正确的规范行动,没有杂念,不做有违信念、原则之事。所以自古以来它便成了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的重要依据。

当然古人在用字上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有时候不需要长篇大论,就一篇文章一句话就给他精炼到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把慎独而已给他单字来理解,慎是什么?“慎”可以理解为小心、细心、谨慎,也就是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任的态度;那么“独”又是什么意思呢?当然他可不是孤独或者寂寞的意思,而是有独处而自足之意,是得道之后的超脱淡然。君子慎独以自居,而这里的君子就是那些立志于道的贤者。

儒家经典《中庸》中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又作何解释呢?

我们中国人比较看重道德,不管干什么都喜欢讲究以德服人。而真的是这样吗,很大程度上并非如此,哪些喜欢讲以德服人的人本身就不道德,道德是随便用来讲的吗,很多例子,社会上很多人表面上讲道德,背地里却做着非道德的事,这已经很普遍了。

当然还有很多人说要德才兼备,德在才之前,当然不可否认德很重要,试问一些企业会招聘一个德行很好却没有才能的人马吗,显然不会的,企业讲究的是盈利,价值取向,一旦和利占上关系就离德远了。

别说什么德才兼备了,说白了古代很多帝王都想找到德才兼备的人才为自己做事,但德行的人很多事他做不了,比如带兵打仗,那是要杀人的,自然违背道德,所以德才兼备太难。

在我们国家德行比才能更受人重视,这句话也不合适,当然在你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讲德不为过,当你吃不饱饭的时候再讲德,那惧怕就要饿死了,谋利本来就不道德。

当然很多时候讲道德只是说不要做得太违背道德,比如杀人放火,作奸犯科这类的,而要求做到道德本来就是违背人性的,人人都知道何为美德,但是对如何培养美德却不甚了解。早在古代就有贤人提出,孔子理论的一个重点,而“慎独”则是众多方法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有特色的。

儒家的《大学》《中庸》等儒家经典著作,在开篇之初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了“慎独”。可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也是很多人要遵循的道理,当然要是人人都知道这样社会就很难进步,很难发展,自然也会被别的国家灭亡等等。

古代很多以文治国,以道德治理天下的国家,最后还是被灭亡,可见只讲道德不行,武力也得不失于人,文武兼备才好,这样才不失为一个长久之计。比如说你的国家快被攻打了,你和对方讲道德有用吗,要是有用就不会有八国联军攻打中国之事,就不会有战争,中国就不会有那么多国家。

儒家讲的道德标准慎独只不过是对一部分人而言,而且这种标准只适合和平年代,一个国家人人都按这个标准,国家都和平,社会就稳定,然而几千年以来,有过这样的稳定吗,可见这种文明并不能对人起到作用。

有人说慎独的精义,在于一个“诚”字。诚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根本。显然不全对,这个城也是有条件的,比如你对别人讲城,别人对你不讲城,你能说别人人品不行吗,在人家眼中你还没有资格和他讲城,为啥呢,价值不匹配,阶层不同,境界不同。

还有生活中很多人对自己也做不到的,更何况对别人呢,比如别人说吸烟有害健康,但是他就是这样吸烟对自己身体不好,你却要欺骗自己身体,你能说城吗,你配说城吗?显然不合适,中国人的社会最难,所有的标准都合适也都不合适。

有人说他无愧于天地,也不成立,你敢保证你没做过违背道的事,没有吧,所谓道不可离,君子慎独,能做到按照道的规律做事的人几乎很少,所以慎独这个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能实行起来很难。

孔子讲了一生他的理论最后起作用了没,周游列国没有一个国王重用,就连强盗也不听,你能说这事君子慎独吗,显然不合适,其实对于普通人而言,只要做到守法不乱作为就可以。

其实儒家看的东西自然不是不能适应人性的,是反人性而为,有谁会按照这样的标准做事做人呢,很少有。

上一篇 : 了不起的中国基建——京张高速铁路
下一篇 : 肺有痰吃什么药可清除(一个中成药,帮你把肺中的积痰排出干净)
本文标签:无